工程起重機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行業市場狀況
改革開放20多年來,國民經濟突飛猛進,國家基礎建設蓬勃發展,帶動著國內工程機械的 
需求,推動著工程機械的發展。工程起重機行業也同其它工程機械一樣得到長足的發展。目前 
從行業2003年13家企業報表來看,1-6月份銷售量4600臺,比去年同期增長50%以上,估計全年 
將超過8000臺市場規模,各個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從起重機行業歷年來的銷售數據分 
析,以下四個特點十分明顯: 
一是市場規模具有顯著的地域性,經濟發達的地區持續熱銷,落后地區的購買力則相對較 
弱;二是中大噸位產品增長迅速,16噸以上產品均有較大幅度增長,今年上半年20噸級以上產 
品增幅更是高達100%以上;三是行業發展與國家投資政策關聯率較大,周期變化受國民經濟發 
展影響明顯;四是用戶的不確定性和分散性,據統計,目前私人用戶占整體用戶的70%以上, 
而且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可以預見在2002年大發展的基礎上,今年又將取得突破性發展,體 
現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潛力。隨著國家發展戰略調整,各項措施的到位和落實及全民 
共謀發展奔小康的強烈愿望,經濟建設必將走向快速健康發展之路,工程起重機及配套行業, 
通過市場競爭的洗禮,也必將擺脫前幾年徘徊局面,進入健康穩步發展的新時期。 
二、行業產品發展情況 
工程起重機行業在94~99年是發展低谷,5年中行業幾個主要的生產廠家,苦練內功,積極 
組織產品變型和換代,在產品外觀上下功夫。從99年以來,隨經濟建設新一輪啟動,工程起重 
機市場競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各企業不斷調整思路、更新觀念、轉換機制、提高核心競爭 
力,努力開發產品,開拓市場。產品重心也從8t、12t向16t、25t、50t中大噸位發展,25t增 
速最快,產量不斷翻新,基本占據主導地位。50t產品由于需求面較廣,技術逐漸成熟,也大 
批量進入市場。目前國內主要產品系列,汽車起重機為8t、12t、16t、20t、25t、35t、50t、 
65t、80t、l00t,全地面起重機為25t、50t、125t、160t和履帶起重機為35t、50t、l00t、 
150t。整體技術風格是: 
下車有全頭和半頭兩種不同風格,多年來半頭車因總體布置的方便性及價格因素一直被廣 
泛采用。但近年來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和質量提高,操作方便、舒適、可靠 
逐漸成為用戶關注的焦點,中大噸位向全頭方向發展。 
上車操縱從傳統的機械操作向液比例和電液比例方向發展,起重吊臂也從傳統的三節向四 
節、五節方向發展,產品的起重性能和起重高度有了較大提高,產品的外觀和可靠性有了較大 
幅度提高。 
三、工程起重機行業技術發展趨勢 
國內工程機械產品近十年來隨著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有了長足的進步,產品性能、 
可靠性、外觀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國外工程機械比較來看,還存在較大差距,就工程起 
重機而言,今后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l、整機性能:由于先進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同種型號的產品,整機重量要輕20%左右。 
隨著結構分析應用和先進設備的使用,結構形式更加合理: 
2、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配套件,選擇余地大、適應性好,性能得到充分發揮; 
3、電液比例控制系統和智能控制顯示系統的推廣應用; 
4、操作更方便、舒適、安全,保護裝置更加完善: 
5、向吊重量大、起升高度、幅度更大的大噸位方向發展。 
加入世貿組織后,雖然國內市場(特別是配套件)將受到較大沖擊,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新 
技術的應用,使國內主機和配套件企業更清晰認識到差距,更多地了解國產產品存在的致命問 
題,必將引導主機和配套件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徐工集團重型廠和其他競爭廠家一樣 
準備用3-5年時間進行產品創新,更新換代,緊跟世界先進技術,將自身發展和帶動汽車起重 
機整個制造行業的技術進步放在同等位置上,力求把起重機行業從低價格惡性競爭的狀態,帶 
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良性品牌競爭的新時代,從而帶動配套行業的健康發展。 
四、國外工程起重機配套件發展趨勢及應用情況 
國外工程起重機從整體情況分析,領先國內10~20年(不同類型產品有所不同)。隨著國外 
經濟發展速度趨于平穩,工程起重機向智能、高性能、靈活、適應性強、多功能方向發展。 
25t以下基本上不生產,產品向高附加值、大噸位發展,如利勃海爾公司汽車起重機基本退出 
市場,目前市場主導產品為全地面起重機,最小噸位是35t,而80t和160t是主導產品;格魯夫 
公司:主導產品是全地面起重機和輪胎起重機,最小噸位是25t;多田野公司:汽車起重機只 
占20%,主導產品是全地面起重機和輪胎起重機,最小噸位16t。因此行業配套也與國內有所不 
同: 
1、下車主要是300kW以上柴油大功率發動機,與之配套的液力變矩器和自動換檔變速箱、 
12噸級驅動轉向橋及越野輪胎。 
2、上車:高強度材料、大扭矩的起升機構、回轉機構、回轉支承。 
3、液壓系統:變量泵、變量馬達、電磁換向先導閥及主閥、平衡閥、懸掛系統閥、液壓 
鎖、液壓缸及管路標準配套件。 
4、智能控制系統:力限器顯示控制、記憶通訊及單缸順序伸縮自動控制。 
由于國外工程機械起步較早,形成了成熟的配套件體系。如力士樂的泵馬達、閥、起升、 
回轉、行走機構;貝林格的主閥、先導閥、平衡閥;哈威的主閥、先導閥、平衡閥;ZF的變速 
箱、分動箱;凱斯蘭的橋;PAT的力限器等等。配套廠能與主機廠協作密切,聯合開發,再加 
上主機廠家的專有技術,能形成很強的核心競爭優勢,能夠保證主機性能的發揮和可靠性的提 
高。 
五、主機產品開發對配套產品的總體要求及關鍵零部件的發展 
(一)產品開發對配套產品總體要求 
主機廠家產品技術水平和檔次的提高,一方面依賴主機廠產品開發、技術進步,另一個重 
要方面就是配套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保證。考核某一產品兩項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性能 
和可靠性,性能的高低是以可靠性作基礎的,沒有可靠性的保證,高性能是不能成立的。因此 
產品的開發首當其中的要考慮產品可靠性,在滿足可靠性的前提下,不斷提高產品性能,不斷 
使產品升級換代,這就要求配套廠家時刻與主機廠保持同步,隨時了解企業產品的質量可靠情 
況,多聽最終用戶呼聲和要求,加強產品質量控制,及時掌握主機廠家產品性能的總體要求, 
加強溝通和服務,這樣才能適應市場和用戶,才能與主機廠一起開發新品,開拓市場,以達到 
共贏的目的。 
縱觀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狀況,可以明顯感覺到目前歐美配套的液壓件、傳動件等零部 
件大公司,其產品開發不僅僅局限于零部件的研究,而是注重整機系統的匹配。在推銷產品的 
同時,給主機廠匹配系統,非常了解行業的發展動態,能與主機廠一起研究用戶的需求,不僅 
功能上滿足要求,還在系統的微動性和平順性上給主機廠提供保證,使產品發展能夠實現自動 
化平穩操作,極大地提高產品性能和舒適性,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 
目前,國內大部分配套廠家只注意主機廠功能要求,對性能和可靠性關注較少,雖然主機 
廠積極引導,在新品開發和老品改進上仍難滿足要求,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仍主要依 
賴進口,這就要求配套廠家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加大投入,加強產品質量攻關,提高產品可 
靠性,及時研究市場需求的變化,使企業與市場同步,這樣才能贏得客戶,企業才能健康持續 
發展。 
近幾年起重機行業液壓控制技術的發展已從單一的機械操作方式向液壓先導、電液比例控 
制、自動控制集成顯示的方向發展,配套廠家應積極研究這種變化,努力開發出適合中國國情 
的產品,使企業與整個行業發展同步。 
(二)配套產品主要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產品配套情況和市場反饋信息表明,外配套件存在大量問題其中質量和可靠性問題 
占問題反饋的比例非常高,而且廠家反應慢,整改效果不明顯,對整機銷售的服務造成巨大壓 
力,也為主機廠技術服務出很多難題,嚴重制約著市場的開拓和新產品快速成長的步伐。 
主要存在的問題是: 
液壓缸、閥,鎖類:漏油、內泄、異響; 
機構類:漏油、異響、操作不便、不可靠; 
橋箱類:漏油、漏氣、斷齒、操作不靈; 
電器元件:接觸不良、易燒、失靈; 
兩室及外觀件:漏水、焊縫開裂、密封老化脫落等。 
主要原因分析: 
1、技術水平落后,設備不能滿足加工要求,突出表現在零件的平面度、光潔度及軸線的 
垂直度達不到設計要求; 
2、產品開發滯后,不能迅速形成換代產品; 
3、觀念落后,指導思想不能滿足市場的強烈需求; 
4、服務意識淡薄,不能直接面對用戶,不能完全進入市場; 
5、控制手段不全,責任意識不強,質保體系不能有效發揮。 
(三)配套廠家應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根據多年新產品試制經驗和市場反饋分析表明,絕大多數問題是配套件引起的,主機廠自 
制件突出的是外觀問題,性能基本可以滿足要求。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主機廠在加強產品細 
化設計,提高制造裝配技術水平的同時,要求配套廠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以便降低反 
饋率,大力提高產品的性能和實物質量。 
1、轉變觀念,把傳統的滿足功能要求轉變為緊隨主機廠,提高可靠性和性能方面來: 
2、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進步,不要有依賴主機廠的思想,積極引進人才,不斷開發出市 
場需求的、質量可靠的產品,推動起重機行業的良性發展,在這方面可以進行合作開發,提供 
一些專有配套技術產品; 
3、加快技術改造,提升自身的制造能力,新產品開發不能直接整機裝配試驗,問題不能 
在整機上暴露,這樣會降低產品開發成功率,延誤進入市場的良機,這些工作應在試驗臺完 
成,批量產品的試驗、調整應在試驗臺嚴格調試、嚴格控制、嚴格把關,不能寄希望主機廠發 
現問題后再改; 
4、提高零部件加工精度和光潔度,嚴格裝配工藝規范,加強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教育。關 
鍵的零部件采用進口件,提高產品的清潔度; 
5、加強產品技術售后服務(不能只限于主機廠,還要到產品最終用戶去服務),了解最終用 
戶要求,滿足用戶需求,只有直接面對用戶,才能了解真實信息,才能有壓力和動力,產品性 
能和實物質量才能提高。 
總之,行業和發展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堅持創新發展主題,本著誠信共贏的原則,實現 
我們參與國際競爭的美好遠景。 
			
			
			

